7月10日,国网银川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以创新为刃,将无人机精准巡查、红外热成像精准测温、通道可视化智能监控三大科技手段深度融合,构建起“三维一体”的立体化、智能化夏检体系,对110千伏花安线等14条电力银线进行精密而全面的“CT扫描”式巡检,以科技之力为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设备安全构筑坚实屏障。
进入小暑节气以来,银川用电负荷日益攀升,也考验着城市赖以生存的电力“生命线”。传统输电线路巡检在酷暑炙烤下步履维艰,对于线路盲区、死角巡视效率较低、巡视覆盖面也有限,高温环境下高强度作业更是存在中暑的风险。
为此,该中心在电力线路迎峰度夏期间积极创新巡检模式。通过“鹰眼”精准巡视,多台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可见光镜头与激光雷达,化身空中“哨兵”,克服高温下地面巡视视野与效率瓶颈,沿着预定航线自主飞行,对杆塔金具、绝缘子串进行毫米级精度的三维建模与近距离拍摄。
其次,通过红外测温“精准把脉”,在高温负荷时段,无人机载及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大显身手,非接触式扫描导线接续管、耐张线夹、设备线夹等关键部位,将无形的温度分布转化为直观的彩色图谱,成为设备“健康”的精准判官,一旦发现异常,系统即时报警,为“带病”设备开出明确诊断书。
最后,通过“千里眼”可视化设备守望,部署于重要通道及风险点的可视化监控装置,如同警惕的哨兵,时刻紧盯线路走廊内大型机械施工、树障威胁、山火风险及外力破坏苗头,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,一旦识别到异常入侵或危险行为,系统秒级触发告警并推送信息,为应急处置赢得黄金时间。
该中心还依托数字化平台建立“立体夏检”专项隐患台账,对无人机、红外、可视化等不同手段发现的隐患点进行风险等级科学评估,严格执行“发现-评估-治理-验收”的闭环管理机制,按照“轻重缓急”原则制定差异化消缺计划,确保隐患和缺陷“应消尽消、见底清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