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庆区: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温暖民心-新华网

兴庆区: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温暖民心

2025-10-22 09:27:42
来源:兴庆区委宣传部

  “原来政策不是‘空条文’,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‘工具箱’!”在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北关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绿地保卫战”桌面推演活动后,居民李迎春的感慨,道出了许多群众对理论宣讲的崭新认识。将政策解读融入具体民生矛盾化解,正是兴庆区让理论宣讲走深走实的一个生动切面。

  近年来,兴庆区着力构建“品牌引领、全域覆盖、精准滴灌”的理论宣讲新格局,通过建强特色队伍、创新宣讲载体、推动学用结合,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,浸润街巷民心。

  多元队伍齐上阵 宣讲品牌“亮起来”

  打破以往“单一化”的宣讲模式,兴庆区整合资源,培育起一支支多层次、专业化的宣讲“多元梯队”。在中山南街街道,“语润南街”品牌汇聚了“百姓名嘴”“石榴嫂”等特色队伍,58名来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、模范人物和退休“五老”成为主力,他们既讲理论高度,也述身边故事,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,覆盖6000余人次。丽景街街道打造的“小丽说理”品牌,组建起“1+2+N”宣讲梯队,用“小切口解析大道理”的通俗表达赢得群众青睐。解放西街街道的“理响西街”宣讲队更斩获自治区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,成为深入人心的理论传播“金字招牌”。

  线上线下全覆盖 宣讲课堂“活起来”

  “群众在哪里,宣讲就到哪里。”这已成为兴庆区理论传播的鲜明导向。线下,“微阵地”遍布城乡。玉皇阁北街北关社区的“桌面推演室”变身理论课堂,通过情景演绎巧妙破解社区治理难题;中山南街街道的“石榴亭”“大树下”开起“马扎课堂”,38场庭院宣讲让政策走进居民院前楼下;丽景街八里桥社区乡愁馆打造实景课堂,用乡愁记忆联结家国情怀。线上,“云宣讲”则打破了时空限制。“春风十里传党声”直播平台开设“榜样直播间”,“小丽说理”通过媒体直播开展朗诵比赛,数字宣讲员IP成为理论传播的新锐力量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打造各类宣讲阵地200余处,形成了“处处是课堂、时时可学习”的生动局面。

  互动参与接地气 宣讲内容“实起来”​

  兴庆区积极探索,摒弃“单向灌输”,开创了“思辨式”“点单式”“文艺式”等多元互动宣讲路径。玉皇阁北街北关社区的智论推演”项目,采用“案例导入—政策解析—方案共创”模式,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主题开展情景辩论,首场活动便促成了冷库违建整改,让群众在思辨中学懂政策、解决难题。丽景街街道推行“群众点单、街道派单、宣讲接单”服务模式,定制12个主题菜单,为商户讲解安全生产,为居民解读惠民政策,实现“精准滴灌”。文艺赋能更为宣讲增添活力:文艺轻骑兵用情景剧演绎理论政策,非遗传承人将理论融入剪纸、绳结创作,“百场万人”宣讲与文艺展演相得益彰,让理论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。

  服务群众见真章 宣讲成效“显出来”

  理论宣讲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。解放西街街道通过宣讲活动收集民意,切实解决了水管爆裂、停车难等民生问题70余件。中山南街街道“语润南街”项目坚持“服务润行”,结合宣讲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,认领实现“微心愿”48个。在政策宣讲的推动下,兴庆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“七进”和学校“三进”工作,开展场景化、分众化宣讲900余场,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基层治理、文明创建的同频共振。从绿地纠纷的有效化解到老旧小区的顺利改造,从法治意识的普遍提升到文明素养的深入培育,理论宣讲正持续转化为推动兴庆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。

  如今,在兴庆区,理论宣讲已成为联结党心民心的温暖纽带。从“桌面推演”到“云端课堂”,从“百姓名嘴”到“文艺轻骑兵”,兴庆区正用更鲜活的形式、更务实的举措,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“活”在基层、“暖”在民心,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兴庆凝聚起磅礴的思想力量。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纪桂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