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以来,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养,银川市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,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,分领域举办数字经济、安全生产、生态环保、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485期,累计培训干部25.57万人次,让干部在精准赋能中练就干事创业的“硬脊梁”“真本领”。同时,聚焦基层党建提质增效,全覆盖推进54个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,让基层党员实现“在家门口上党课”的便利。创新推出“同上一堂课”“书记讲给书记听”等特色学习载体,常态化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专题培训3800余期,轮训35.13万人次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
选贤任能 激励奋勇争先
始终锚定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树立起“工作围着发展干、干部围着发展用”的选人用人风向标,让重担当、重实干、重实绩成为衡量干部的“硬标尺”,全力锻造堪当现代化银川建设重任的高素质铁军。
银川市创新推出激励干部实干担当的“两榜四机制”,以干部评价管理“小切口”,破解不担当不作为“大问题”:将在项目建设、民生服务中表现突出、群众公认的干部列入“红榜”,把推诿扯皮、消极怠政的干部纳入“黄榜”,并配套建立干部考察、提醒谈话、能上能下、跟踪管理四项机制,每年分2轮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察,动态更新“红黄榜”名单。树立鲜明导向,更要着眼未来。银川大力实施“双百计划”,为年轻干部铺路搭桥。近五年,189名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到关键岗位。他们思维活跃、敢闯敢试,如今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、城市更新的中坚力量。
如今,“愿担当、敢担当、善担当”在银川已蔚然成风。各级干部状态饱满、斗志昂扬,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乡村振兴一线,从产业发展前沿到民生服务末梢,这股澎湃的激情与干劲,正汇聚成建设现代化银川的磅礴伟力。
强基固本 绘就治理新景
锚定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以高质量党建激活治理效能、赋能乡村振兴,让鲜红党旗在湖城大地高高飘扬。
城市社区里,党建引领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“社区党委—小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四级体系扎根基层,612名党员亮身份、践承诺,创新“党建+民族团结进步+N”模式,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,这里早已成为“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”的生动样板。2024年,兴庆区民航苑小区楼顶防水与外墙保温改造顺利完工,漏水难题根治,冬季室温提升,居民安寿河的笑容,正是党建赋能民生的精彩注脚。
乡村田野上,党建引擎驱动振兴加速度。灵武市东塔镇宋桥村温室大棚鳞次栉比,西夏区兴泾镇黄花村“一村一品”特色鲜明,贺兰县常信乡张亮村农机服务省心省力……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破百万元,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组织。”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程的话语振奋人心。
发展实绩的背后,是基层党组织的硬核担当。银川市以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和“两抓两增”工程为抓手,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。城市以“五好社区”为目标,实施“组织延伸、书记领航、党员先锋”工程,培育出一批优秀带头人;37条举措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困境,54个乡镇(街道)明确职责清单,577个村(社区)厘清工作事务,创建“五星级”党组织48个,“三星级”以上社区党组织达91.4%。农村聚焦“六好村”建设,“四个一批”计划与后备力量培育行动并行,村党组织书记中优秀人才占比达83.4%,“三星级”以上村党组织达96.4%。全市村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4亿元增至5.5亿元,所有村年收入超20万元,“百万元村”占比达80%,党建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。
聚才兴城 激活发展动能
四次荣膺“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”,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,是银川市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广阔胸襟,更是这座城市以真诚与远见,汇聚创新之力的实践。
即将硕士毕业的外地姑娘王雨琪,此刻正安居在银川青年人才驿站,为未来奋力一搏。驿站周边的超市、饭馆、快递站一应俱全,50多平方米的房间,两室一厅,卫生间、厨房、阳台功能完备,真正实现“免费拎包入住”。“居住环境很棒,细节里全是温暖,让我能安心备考。”王雨琪的感慨,道出了银川引才留才的温度。
像王雨琪这样怀揣梦想奔赴银川的年轻人不在少数,他们因这座城市的魅力而来,而银川早已备好诚意满满的“政策组合包”,用有温度、有人情味的服务回应每份信任。从擘画蓝图的“人才兴市30条”,到打破壁垒的“双轨制”人才评价与“带编入企”机制;从构筑安居梦的多层次住房保障,到化解创业之忧的“银川英才”风险缓释基金,银川市正全力构筑起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的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。深入实施“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”,精心组织“筑巢引凤”“百所高校学子银川行”等品牌活动,积极搭建宁籍人才“回故乡建家乡”的连心桥……银川市正以政策的含金量、服务的暖心度和发展的能见度,向五湖四海的英才发出“双向奔赴”的真诚邀约。
一组组跃动的数字,是这场奔赴最鲜活的证明:18.34万名青年才俊选择扎根银川,4842名硕博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,840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入库……银川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57万。
以城聚才,以才兴城。银川市正通过搭建优质产业平台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,持续构建“近悦远来”的引才用才生态,为实施“五八”强首府战略、推进“双示范市”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,让这座城市在逐梦征程上愈发活力澎湃。




